舊版惠聲惠影(2014年1月之前)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109建築營進階課程紀實 2020/7/2 7/15 7/30

 

緣起     

「發現館」是臺中花博遊客走進后里森林園區第一站。20194月台中花博圓滿落幕後,該地點因市府另有規劃,發現館面臨拆除命運本校王沛清校長聽聞消息,即指揮本校同仁至現場將『發現館』木粉塑化成磚體(花博磚)整批拆卸運送回校,計劃結合本校教育活動,期使再現花博發現館的美好。承此理念,本校於2019年底在高中美術科吳美純老師指導下試行配合聖誕節慶佈置第一座樹形裝置藝術;2020年寒假舉辦「少年貝聿銘~未來建築師養成營」,三天營隊在中部首選建築講師群(陳羿冲建築師、林柏陽建築師、王喆建築師、吳建志建築師、林俞呈設計師、鄭博仁教授、賴人碩建築師 )引導下,學生習得建初步重要概念。2020715日在逢甲大學建築系林幸長教授及吳美純師指導下,營隊學員自製微型模型試作建築型,並經評選選出兩組可行作品。2020730日在輔導室及學務處同仁行政支持下設計及建造學員團隊體育班同學實習教師 (學生實作團隊及實習教師名單如下方附註)及總指揮吳美純老師、總務主任陳志福、輔導主任黃慧芬學務主任林玉芬在微陽的一天揮汗如雨完成此二件作品。師生完成後皆歡欣鼓舞,為從圖面設計至親手一磚磚完成作品過程感到驕傲喜悅。

                作品說明

   作品一為高三陳悅戎同學所設計的『擁抱』,作品本身似母親以擁抱姿態環抱愛子,其創作理念如下:

 雖說做成實體後已經完全變樣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個幾乎是被重新設計的物體,但是還是得幫它取一個像樣的名字。借用它的外型,將它取名為擁抱。兩側展開的階梯式圓牆就像手臂一樣,圍繞著中心的平台,平台的設計是為了讓人們坐在其中,享受牆體給予的包圍感,就像一份溫暖的擁抱一般。但是也提醒各位,為了您的安全,請不要隨意靠/倒在牆壁上或攀爬圍牆。謝謝配合    

                             

   作品二為高二范力升 史芮蓁 史芮薰 張宸瑄同學所設計的『愚公移山』,其創作理念如下:

由於大家都受到日常中規規矩矩的建築模式影響,開始著手設計時容易被傳統正方的設計所影響,所以我以同角度去發想思考如何設計出這項作品。最後就以一塊磚塊為底將另一塊磚塊斜放在上堆疊出,營造出類似波浪的感覺,能讓人可以穿梭在這項設計間,而且與作品有所互動。這座裝置藝術是表現出山的感覺,想蓋出山的樣式是山代表堅強、無畏還不斷向上。漸層向上的山型壁面在表現出山勢的連綿感還代表著人的不斷向上,而兩面的山型壁面讓人在穿梭其中時有陸遊的詩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另一種想法是:相傳北山愚公苦於家門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攔出路,因而率領子孫挖掘土石,決心鏟平二山。後天帝為其真誠所感動,於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負二山,移去它地。之後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艱難,自能成事。這就跟我們建造的過程非常相似,我們因而以此為名。                                          

 建造團隊名單:

建造學員:陳莛翰、施允中、陳悅戎、張宸瑄、鮑佑安、

          陳可安、余奕緯、范力升、吳佐恩、陳澤輝、

          史芮薰、史芮蓁

體育班同學:吳育帆、李承硯、馮品叡、余政諺

畢業校友:陳至新、幸佳霈、吳梓瑀、許芸瑄

109實習教師:柯佳菱、陳昱臻、葉昕瑜

108實習教師:林楷叡、朱曼寧、廖致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